|
公告版位
2. 歡迎互加 Flickr 為自己人 http://www.flickr.com/photos/594fatzz/
3. 多多為彼此的部落軌道打工賺BO幣
一、SPAN的簡述
1、所謂SPAN,是The Switched Port Analyzer的縮寫,通常被稱為埠鏡像或埠監聽。SPAN功能是基於交換機的,而交換機的原理不同於集線器:交換機在獲得了源埠的MAC位址後,會將流經該MAC位址的所有資料直接發往目標埠。如圖1所示,假如想要捕獲通過一個集線器連接在一起的主機A到主機B之間的網路通信,只要在這個集線器上加一個嗅探器就可以監聽該集線器上的所有埠,並可監聽到主機A到主機B之間的一切通信。
在交換機上(如圖2),主機B的MAC位址是向後學習的,A、B間的單播通信只會被傳遞到主機B上,因此不會被監聽設備捕獲到:
在該配置情況下,監聽設備只能捕獲到發往所有埠的通信洪流(如廣播和多播包)。我們只能人為的將從主機A上發出的資料拷貝一份發送到監聽口上。
如圖3所示,一個監聽設備可以從交換機埠上接收所有從主機A上發出的資料包。該交換機埠即被稱為SPAN口。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本文將以Cisco Catalyst 2900/3500系列交換機為例,介紹SPAN功能的實現方法。
現在帶一新人,有時候看他的態度就像是看到以前的我;有時因為USER的問題很白目,或是工作量一多一時無法負荷時,脾氣就來了~~
事後都會很後悔,也都找不到什麼機會去彌補這樣的過失。因為已經造成了USER端的既定的印象了,所以現在趁著帶新人,也一併要把"態度"教給新人,讓他知道以前我也是醬子,但也因醬子得罪不少人。(當時是公司黑名單中的黑名單)現在就還OK了~一切都還在努力,讓自己進而擴及部門,都變成公司裡的明星吧~
相對地,也會增加彼此工作上的融洽及效率。
==========文章分享==============================================
「有時候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因為你站歪了!」一位哲學家說。
一天之內,我看見三張年輕的容顏,這三張臉令我有些悟得。
一日清晨,我在超商買了東西,正準備附帳時,一位小姐竟然插隊先付錢,那位年輕的店員立刻面有難色,
看了我一眼,表示歉意,我笑笑說,沒關係,我並不趕時間,等到這位小姐付完後,我趨前去付帳。
「小姐,你耳環好漂亮,很少看到這麼簡單,造型又好的銀質耳環!很貴吧?」店員問我。
她的微笑讓我覺得,她真的欣賞這副耳環,另外讓我感受到的是,她用讚美「緩和」了之前的氣氛。
「不會很貴,但在台北可能不好找,因為我是在新竹的地攤買的!」
上過 CCNA 的課後, 已經有幾年了 ... 中間都沒碰過 Switch / Router 了~
現在要用到時, 才發現.... 忘光光了.
再來復習一下基本指令吧 .. (From Cisco )
現在網路上有各種網路設備,這就意味著實現對各種硬體平臺、各種軟體作業系統中運行程式的統一管理不太可能。實際上,對這些程式的管理無非就是需要向它們發送命令和數據,以及從它們那裏取得數據和狀態資訊。這樣,系統需要一個管理者的角色和被管理對象(managed object,MO)。由於一般程式都有多種對象需要被管理(對應一組不同的網路資源),因此,我們可以用一個程式作為代理(Agent),將這些被管理對象全部包裝起來, 實現對管理者的統一交互。
要實現對被管理程式(代理)的管理,管理者需要知道被管理程式中的資訊模型(實際上就是代理包含的被管理對象的資訊模型)。為了這些資訊的傳送,人們就必須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規定一個網路協議。我們知道,不同的平臺對於整數、字符有不同的編碼, 為了讓不同平台下的應用程式讀懂對方的數據,還必須規定一種沒有二義性、統一的數據描述語法和編碼格式。所以,ITU規定了資訊模型定義的語法(GDMO,Guidelines for Definition of Managed Objects)、OSI應用層的協議(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標準的數據描述語言(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GDMO語法主要用來描述各種網路中需要被管理的各種具體和抽象的資源。一般廠商的設備都需要用這種語法將該設備的資訊模型描述出來,以方便用戶或者別的廠商實現對該設備的管理。CMIP的下層協議一般使用OSI的協議堆棧,主要用來實現對GDMO定義對象的各種操作, 如創建、 刪除對象實例、 屬性的讀寫等等。由於硬體不同,軟體平臺上的數據格式(編碼格式、字長、結構內部尋址邊界等等)的不同,TMN的管 理者和被管理者必須通過統一的數據描述語法ASN.1描述,保證對接收的數據作出正確的解析,取出正確的數據內容。
ASN.1不僅是一種數據描述語言,它還為通信的雙方規定了同一種數據編碼格式,例如BER(Basic Encoding Rule)。在一個管理程式和被管理程式之間,用標準的GDMO定義資訊模型,用ASN.1定義交互數據,用CMIP實現交互操作。這三點實現以後,我們就可以認為設備之間遵從了TMN中功能模組間的Q3介面(Reference Point)標準。當然,ITU還規定了別的介面,像Qx、X等,這些介面可以認為是為Q3服務的。
二、網路管理的發展
實際上,網路管理已存在很久了。因為從廣義上講,任何一個系統都需要管理,只是根據系統的大小、複雜性的高低,管理在系統中的重要性也有重有輕。網路當然也是一個系統。追溯到19世紀末的電信網路,就已有自己相應的管理"系統"—電話話務員。他就是整個電話網路系統的管理員,儘管他能管理的內容非常有限。而電腦網路的管理,可以說是伴隨著1969年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網路—ARPANET的產生而產生的。當時,ARPANET有一個相應的管理系統。隨後的一些網路結構,如IBM的SNA、DEC的DNA、Apple的AppleTalk等,也都有相應的管理系統。但是,雖然網路管理很早就有,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因為當時的網路規模較小、複雜性不高,一個簡單的專用網路管理系統就可滿足網路正常工作的需要, 因而對其研究較少。但隨著網路的發展,規模增大、複雜性增加,以前的網路管理技術已不 能適應網路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以往的網路管理系統往往是廠商在自己的網路系統中開發的專用系統,很難對其他廠商的網路系統、通信設備軟體等進行管理。這種狀況很不適應網路異構互連的發展趨勢。80年代初期Internet的出現和發展更使人們意識到了這一點。
研究開發者們迅速展開了對網路管理的研究,並提出了多種網路管理方案,包括HEMS(HighLe vel Entity Management Systems),SGMP(the Simple Gateway Monitoring Protocol),CM IS/CMIP(The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Protocol),NETVIEW,LANMANA GER等等。到1987年底,Internet的核心管理機構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意識到 需要在眾多的網路管理方案中進行選擇,以便集中對網路管理的研究。IAB要選擇適合於TCP/IP網路、特別是Internet的管理方案。在1988年3月的會議上,IAB制訂了Internet管理的發展策略,即採用SGMP作為短期的Internet的管理解決方案,並在適當的時候轉向CMIS/CMIP.其中,SGMP是在NYSERNET和SURANET上開發應用的網路管理工具,而CMIS/CMIP是80年代中期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CCITT聯合製訂的網路管理標準。同時,IAB還分別成立了相應的工作組,對這些方案進行適當的修改,使它們更適於Internet的管理。
這些工作組隨後相應推出了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1988)和CMOT(CMIP/CMIS On TCP/IP )(1989)。但實際情況的發展並非如IAB所計劃的那樣。SNMP一推出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支援,而CMIS/CMIP的實現卻由於其複雜性和實現代價太高而遇到了困難。當ISO不斷修改CMIP/CMIS使之趨於成熟時,SNMP在實際應用環境中得到了檢驗和發展。1990年IETF在RFC 1 157中正式公佈了SNMP,1993年4月又發佈了SNMP v2(RFC 1441)。當ISO的網路管理標準終於趨向成熟時,SNMP已經得到了數百家廠商的支援,其中包括IBM、HP、Fujitsu、SunSoft等 大公司和廠商。目前SNMP已成為網路管理領域中事實上的工業標準,並被廣泛支援和應用, 大多數網路管理系統和平臺都是基於SNMP的。
由於實際應用的需要,對網路管理的研究很多,並已成為涉及通信和電腦領域的全球性熱門課題。IEEE通信學會下屬的網路營運與管理專業委員會(CNOM,Committee of Netwo rkOperation and Management),從1988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網路營運與管理專題討論會(N OMS,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mposium)。國際資訊處理聯合會(IFIP)也從 1989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綜合網路管理專題討論會。還有一個OSI網路管理論壇(OSI/NM FORUM),專門討論網路管理的有關問題。近幾年來,又有一些廠商和組織推出了自己的網路管理解決方案。比較有影響的有:網路管理論壇的OMNIPoint和開放軟體基金會(OSF)的DME (Distributed Management Environment)。另外,各大電腦與網路通信廠商已經推出了各自的網路管理系統,如HP的OpenView、IBM的NetView系列、Fujitsu的NetWalker及SunSo ft的Sunnet Manager等等。它們都已在各種實際應用環境下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並已有了相當的影響。
網路近幾年來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在一些大中型企業、銀行金融部門、郵電行業等領域,應用更為廣泛。但網路管理僅是起步階段。由於網路管理系統對一個網路系統的高效運行非常重要,因此在我國大力推廣網路管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非常迫切。我們的觀點是,在應用方面要採取引進與自己開發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國內對網路管理的研究與應用剛剛開始,與國外先進水準有一定的差距,完全自己開發是不太現實的;另一方面,僅僅依靠國外的產品也並不好。國外的網路管理產品並不一定很適合我國的網路應用環境,而且這對我們自己的網路管理研究也不利。在研究方面,應盡可能跟蹤國外的先進技術,並開展自己的研究。
三、網路管理的功能
ISO在ISO/IEC 7498-4文檔中定義了網路管理的五大功能,並被廣泛接受。這五大功能是:
(1)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故障管理是網路管理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戶都希望有一個可靠的電腦網路。當網路中某個組成失效時,網路管理器必須迅速搜尋到故障並及時排除。通常不大可能迅速隔離某個故障,因為網路故障的產生原因往往相當複雜,特別是當故障是由多個網路組成共同引起的。在此情況下,一般先將網路修復,然後再分析網路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原因對於防止類似故障的再發生相當重要。網路故障管理包括故障檢測、隔離和糾正三方面,應包括以下典型功能:
。維護並檢查錯誤日誌